查看原文
其他

【档案】苏沧桑:休道纤手不胜兵

2015-11-16 苏沧桑 人民文学
这是人民文学醒客官方公众号
档案苏沧桑Sucangsang


1968年8月出生于浙江玉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协散文创委会副主任。毕业于浙江大学(原杭州大学)、鲁迅文学院第19期高研班,曾就职于中国民航浙江省管理局,现就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在《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散文》、《美文》、《散文选刊》、《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300余万字,出版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 《一个人的天堂》 、《风月无边》 、《所有的安如磐石》、非虚构文学《守梦人》、长篇小说《千眼温柔》等。曾获“冰心散文奖”、“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首届全球丰子恺散文奖金奖”等全国各类文学奖。《淡竹》、《遇见树》、《抵达》、《鱼眼》、《天堂》、《与雾同行》、《自由心》、《水知道》、《树知道》等多篇作品入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排行榜,并被应用于全国各地中、高考试题、教材读本。

主要出版作品

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 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8

散文集《一个人的天堂》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10

散文集《风月无边》 浙江摄影出版社•2003•9

散文集《所有的安如磐石》 浙江文艺出版社•2012•12

非虚构文学《守梦人》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长篇小说《千眼温柔》 作家出版社•2006•9

另有《天下共此浪漫》等合集多部。


莫言:寂寞不是痛苦,寂寞也许是一种耐人寻味的幸福。因为寂寞而写作,不是为了功利。在寂寞的写作中体会寂寞、消受寂寞,这样的寂寞文章必是可读的文章。仅有才华没有寂寞不行,仅有寂寞没有才华也不行,才华加寂寞,味道就出来了,好像一杯清茶,好像一环凉玉。我感到苏家的沧桑就是这样的在细雨天气里躲在小楼上写寂寞文章的人,如果不写文章就一定是撑着油纸伞在小巷里彳亍的人……最让我欣赏的是,高的立意,大的思想,都从小处自然得来,不出狂言,不升虚火,就这样避免了现在流行的空、麻、酸、腐、假的散文病。我很喜欢苏沧桑的这样子的散文……关于散文的写法,说法很多,如果让我说,那就一个“真”字,真心真情真感觉,至于写什么,是次要的。有真乃大,有真乃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苏沧桑的散文并不小。

张抗抗:沧桑天赋异禀,文学感觉异常敏锐。在她细腻深情的描述中,常有发人深思的洞见与剔骨般层层深入的追问。这是沧桑十年笔耕最大的收获——沧桑的散文超越了事物的表象,篇篇都有其独特的思想发现。书中弥漫的,不再仅仅是女性的清新柔美之气,而是敢于直面现实的痛感和勇于回顾历史的幽深感。她赋予语言、画面、传说以理性的思辨,在她始终坚守的文学理想情怀中,充盈着雾气、山岚气、骨气、药气、甚至血腥气……

孟繁华:这些外部事物一经她的表达和讲述,就不仅仅借景抒情、抒怀状物,她要表达的是与现实、与我们有关、切近而紧迫的问题反省或检讨“现代”的一厢情愿,就成为苏沧桑散文一个锋芒锐利指向的一个方面。她的这些篇章,充分表达了她对公共事务积极介入的热情,这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和优秀作家应该具备的品行和坚持的最高正义……她的文章既有传统中国士大夫的风雅意趣,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既有国事家事天下事,又有风声雨声读书声。但是,究其沧桑散文的最大魅力,还不止是书写的对象或遣词用语,最重要的还是她的真情实感,她的这些文字是从心底流出的文字。有幸邂逅《所有的安如磐石》,眼前浮现的作家苏沧桑便是——“休提纤手不胜兵 执笔便下风华日”的形象。相信她苦心经营种下的这些文字,“深浅不一的疼痛与忧伤”,一定能够实现她唤醒哪怕一座仍在沉睡的“珊瑚礁”的真切期待。

叶文玲:我们已经摒弃了把万千作者铸造得如同一个模子倒出的时代,我们也从不要求所有的作品,都笔含锋刃,墨吐烟云。苏沧桑懂得她的所长和所短,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栖息之地,痴痴苦恋着清淡的文学梦,坚贞着自己的歌喉和曲调。与其一味大饶大钹地硬充强项,勿宁细弦拨弹自己的心曲。因此,我十分欣赏沧桑的这种自知之明,这种“非心丝与竹,山水有清音”的灵性敏悟。

李晓虹:她笔下所有的事物,往往承载了远远超出对象本身的深广内容,精神延伸,总之,沧桑的文字柔软却有锋芒、力量。当我们阅读之后,掩卷思之,会透过那些清丽的文字,感受其背后的精神重量。

海飞:苏沧桑的散文海,不是以壮美论,不是以秀美论,而是在我们看到的静美表象下,那种词语或者句式所达到的锋芒。这是一种蕴含在水底的汹涌波澜,直接拍打着你的内心。这是一种最柔美的劲道,不刚却烈,不咄咄逼人却字字带威,不霸气却不可冒犯。

刘忠:为她散文客厅方寸之中透出的万千气象感染的同时,也为其细腻熨帖的人事描写而感动,更为其文中深邃缜密而阔远大气的精神对话而震撼。大海,就是她人文关怀的起航点,因此,哪怕视角很小的篇章,都会被她挖掘出大气象,以及大海般安然沉稳的力量。从一条河抵达大海,这就是苏沧桑散文最大的特点。



休道纤手不胜兵
——非虚构文学《守梦人》后记

苏沧桑


散兵

  1990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民航工作。那是一个跟蓝天有关的工作,但具体的机关事务又与翱翔蓝天的浪漫相去甚远。我常常在办公室里发呆,发呆的人会容易亲近文字。在文字的海洋里,我像一只惊惶的海鸟,掠过水面,误打误撞,抵达一片叫作“文学”的丛林。

  我的根其实是一座海岛上的一个院落,一棵桂花树,或者一场阵雨,更或者,是我母亲喜欢的梵音和钟声。骨子里的自由散淡,让我在多年后成为了生活和社会的散兵,也成为了文学界的一名散兵。没有章法,没有标准,我只写我心里的文字,无论美丑,它们都是我的孩子,和我血肉相连,很真。

  这些孩子,像一只只随处飞翔的鸟,抵达世界上的一些角落,遇到了一些和我一样散淡的或者不散淡的人,他们说喜欢这些文字,于是,我把这些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当作了我这些孩子的亲人。

  30年了,孩子在长大。从叶文玲的“山水有清音”,到莫言的“寂寞为文女儿心”,到张抗抗的“沧桑的梦与痛”,到孟繁华的“休提纤手不胜兵,执笔便下风华日”……他们说,我的文字从前是柔美、轻盈的灵雀,现在则是柔美中尽显力量与锋芒的飞鹰。

  “外圆内方”,熟悉我的人这么说我。

  “柔中带刚”,熟悉我文字的人这么说我的文字。

  如果说,我有文字的野心,那便是:游勇散兵,亦是千军万马。

野心

  有一个社会调查是这样的:

  “你觉得自己会越来越好吗?”

  几乎每个人都答:“会。”

  “那你觉得整个社会会越来越好吗?”

  几乎所有人都答:“不会。”

  人是一种接受暗示的动物,有人说,这个社会进入了“互害模式”,我们信。有人说,这个社会仍有爱,有暖,互帮互爱,我们也信。牢骚、怨言、吐槽如同雾霾一样笼罩时,需要光,需要正能量的有力弘扬。

  我所理解的文学,剖析鞭挞人性恶是深刻,记录传达人性美,亦是深刻。

  人性,如同月光下的大自然,看似安详,但恩爱与杀戮并存。黑蚂蚁会群起攻破比之大60倍的蚂蚁巢穴,偷走蚁蛋去喂养自己的幼蚁;毒黑寡妇蜘蛛正在吞噬刚与它交配过的雄蜘蛛;灯台百合将花开成车轮的样子等待狂风吹落,在非洲沙漠上滚动播种;巨大的尸香魔芋用恶臭引诱昆虫为它传播花粉……但灰暗嘈杂光怪陆离的人性深处,美的性灵却如夜豹的眼睛熠熠生辉……这些美,我放大给谁看,谁就会接受暗示,他(她)的一切会因此更美——这就是我写下这些平凡人的故事的最初想法。

  2012年,我开始着手《守梦人》的采访、创作,我试图讲述我生命中遇到的一些普通人的故事,他们是我熟悉的亲人朋友,或者是各行各业的陌生人。写他们的痛苦、困惑、梦想,写他们涅槃于疼痛之花中的美。这个创作计划被列入了“浙江省文化精品扶持工程”,并且得到了无数人的帮助和支持,在此衷心感谢。

悬在半空的人

  2014年夏天,《守梦人》初稿基本完成。

  一个午后,我在梦中被敲门声惊醒,同事说:“医院来电话了,说你体检有问题,要马上去复查。”各项繁复的检查过后,医生说,不排除是“那个”,先做个小手术,再看要不要做大手术。“那个”,是所有人都害怕的“那个”。

  那是一段黑暗的日子,死亡像黑蓝色的波涛,日夜冲击我生命的孤岛,灯塔忽明忽暗。

  那也是一段最清醒的日子。如果说,之前一直被命运眷顾而简单透明的我,像一个悬在半空中不谙世事不识愁苦的人,那么此刻,我的双脚已经赤裸,真真切切踩在了大地上,粗粝的痛感和冰冷的地气,从脚底沿着河流一样的神经传到心的源头,警告我说,好好活着,是多么不易。

  手术后,在等待病理报告的那些天,我读完了马原的《福祸相依》。窗台上正午的阳光将他的照片分割成明暗两半。医生的电话来了,说,报告出来了,没事。

  有惊无险,多么美好的一个词。

  后来,一位朋友跟我说:“你和以前不一样了。因为,你是一个被吓过的人。”

  他说得没错。表面完好无损的我,内心深处经历过一场暴风骤雨,才知道不是所有的生命都能雨过天晴。现在,这个被吓过的人,终于彻底接上了地气,从此将更真诚地对待自己的身体、内心、他人。因此,当我病愈休息一段时间,重新捡起这部集子,我想,我的文字,也是如此。


走近与重逢

  《守梦人》分三个部分,讲述了30个平凡人的故事——萦绕着艾草气息的针灸师、涂着橙色指甲油的安全监督员、为逝者整容的天堂入殓师、每周六都会去一个咖啡厅坐着思考两小时的商人、爱鸟的机场打鸟队队员、写了几十本日记的荣军医院护理工、不肯到城里打工的橘园农民、每天与死亡打交道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一次次被骗却仍然相信别人的“黄鱼车夫”……他们的困顿、纠结、迷茫、恐惧、屈辱、疼痛……他们的善良、守信、宽容、仁义、担当……还有梦想。

  《守梦人》有我对非虚构文本写法的新尝试,三辑分别从三个角度讲述他们的故事,其中,第二辑,是从一个物件的角度去讲述,是一种新的写法。

  创作初期,我克服着羞怯和拘谨,一次次打扰他们,通过面对面采访、查阅资料、电话聊天、亲历现场等形式,试图一次次走近他们的内心,虽然一次次被感动,但总觉得还差点什么。2014年秋,病愈后,当我怀着不一样的心情,在文字里重新遇见这些平凡的人,我忽然发现,之前悬在半空的我,一直俯瞰着他们,我文字的力量根本难以抵达他们。而命运让我遭受一次小小的有惊无险,是要将我变成一支与他们平行的箭,飞向他们的靶心。

  于是,重新深入采访、修改、提炼。我克服心理障碍,跟随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调员见证了器官捐献全程,那一晚我无法合眼;我从热被窝里爬起来,到火车站远远观望那些寒风里彻夜排队买票的民工;我穿过堵成一团的大半个城市赶到某消防中队,就为看一眼入队才16天无法回家过年的新兵吃到从舟山带过来妈妈做的菜时是怎样的表情;我在凌晨1点走近睡在银行门口硬纸板上的流浪者,想跟他们聊聊,却又怯弱得逃开……我将写好的稿子一篇篇发给采访对象,尊重他们提出的任何一个意见,以避免侵犯他们的隐私……我像穿过了一个海底溶洞,抵达了他们心灵更深的海底,感同身受着海水般纠缠他们的一切,也因此更清晰地看到了他们如同星光与蝴蝶般美好的人格。

  他们中的一个女子曾经告诉我,在遥远的贵州大山里,她们为一位年轻的器官捐献者下葬。人们对捐献者的母亲说:“好人一定会有好报的。”那位母亲笑了,说:“是啊,你看,今天我儿子下葬,天气这么好,师傅把他的墓碑刻得这么好,这就是好报。”

  这就是他们的梦。

我的梦

  如今我已双脚落地,但我的梦依然留在半空。我坚信万物有灵,当我仰望苍穹,心心念念着那些真的、善的、美的、好的,它们一定也愿意靠我更近些。

  我想,我笔下那些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也是这样想的。希望读了我文字的人们,也会这么想。

专题策划徐 坤



点上方大图订阅2016年《人民文学》

只需两步 微信支付 全年快递 物流信息随手查


精彩回顾

【纸刊头条·写作观】袁劲梅:《疯狂的榛子》创作谈

【档案】鲁敏:幸或不幸的根源

【写作观】胡学文:故事和小说的通道

【纸刊头条·写作观】荆永鸣:无意的一瞥

【写作观】孙频:走在写作的途中

李佩甫与《生命册》:背负土地,测试灵魂

【写作观】海飞:另一个世界——关于短篇小说的若干种理解

【写作观】李宏伟:我是作家,不是邮递员

【档案】周晓枫:我从来没有走过这么漫长的海岸线

【新浪潮】我允许痛苦不请自来

【专题】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

【档案】陈集益: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中国当代文学与英语世界的互动

今日“新闺秀”的个性书写

【档案】于一爽:这些年没搞创作 总搞创作谈了

【邵丽】无言以对

在叙述未来中张大精神忧患——《人民文学》科幻小说辑

大解系列微篇小说:傻子预言

计文君:小说是言语的化城

叶舟诗选

杨遥短篇小说《你到底在巴黎呆过没有》

祁媛小说:《奔丧》

陈谦:关于写作的一些话

【甫跃辉创作谈】语言让我舌尖无法安稳

李浩:旧时代(小说三篇)

周大新:记忆、乡土与乡情

弋舟:站立在城市的地平线上

王棵:自我潜能的开发

艾玛:以小博大的短篇

彭敏:感谢时间,教坏了我

刘建东:写作的三个瞬间

于晓丹的三重人生

周瑄璞:格雷诺耶的密室

摆渡经典入瀚史——对话《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

蒋峰:都“十元两斤”了,我为什么还要写作?

阿来的《三只虫草》

刘荣书:写作曾让我感到羞愧

卷 首
《人民文学》2015.11

  一部无法快速浏览的长篇小说,叫《疯狂的榛子》。

  《战事信札》,是这部长篇的特质的渊薮,所有的人和事盘旋在它的前后左右,这是故事里的故事、小说中的小说。信札出自一个在抗日战争时期中美混合联队的飞行员之手,他无疑是国民党空军中的抗战英雄,直到驾机从海峡对岸归来之时,人们才知晓他是国军内部的中共党员。这些信札,是战事详叙,也是情书长卷。战乱之际,艰苦与浪漫、危难与向往,饱满其中。

  小说以两家两代母女的历史遭逢和时代际遇勾勒出清晰的认知系统:世界情境之下的国史与人学,遭受过战争和斗争的前辈集体主义家国观,经历了个性意识涤荡的后一代的生命态度和生活哲学。遗憾和羡慕、苦难和原谅、疯狂和正常等等都发生在从国际阵营起始又到地球村渐大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上,人类绕不过去的精神与情感问题,与一种叫做PTSD的心理后遗症相关,如“咒”似“魅”,影响人生,劫持命运,甚而隐化为传统。小说中的“疯狂”并无彰显架势,但摆脱心理阴影、反抗厄运再来、决不重走弯路的坚定理念,大致构成了内在的沸腾热力。

  将缜密之思寓于多趣之情,扎实的叙事、朗润的风度,容纳并尊重复杂,并不妨碍发现和呵护单纯。当被迫做出最狭窄的选择的关头,小说中仍然可以感知那最大可能的宽阔与最少伤人的偏执。《疯狂的榛子》至少是具备了杰作的涵养。

——编 者


2015年11期目录

长篇小说

疯狂的榛子 • 袁劲梅

中篇小说

瞳人语 • 王秀梅

短篇小说

路过是何人 • 艾 玛

西凉 • 斯继东

散文

无法抵达 • 徐海蛟

陇上行 • 弋 舟 王 松 一 合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特选诗歌作品

下雨的夜晚 • 李 强

望长城 • 李 栋

我的影子 • 赵丽宏

我仍然在奔波 • 李长平

村居纪事 • 钱万成

湘西掠影 • 梁尔源

风中的清洁工 • 刘金忠

【微信支付 免邮费】

点此可购买全部在售期刊

购买《人民文学》合订本

邮购汇款收款人:《人民文学》杂志社地址:北京农展馆南里10号楼邮编:100125 电话:010 65003876
醒客◆掌上阅读新风尚醒客APP是《人民文学》杂志社自主开发、独立运营的文学作品数字阅读平台。醒客整合“五四”新文学以来的存量作品,结合作家自主上传最新作品功能,保障了作品库的持续更新能力。拥有醒客,相当于拥有了贴身“图书馆”,可满足“随时随地”的阅读需要。


长按二维码安装醒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